老板儿,2两素椒,一份豌豆尖,
01-13 18:01 来源:互联网 编辑:小狐 563人阅读
01-13 18:01 来源:互联网 编辑:小狐 563人阅读
成都人爱吃面
像是个本地人心照不宣的秘密
点一碗面,加一份菜
成都人的一天
就这样热气腾腾的开始了
巴适妹整理好了这4家风格迥异的面馆
今天中午,一起切吃面不?
第1家 『门板儿面』
复古怀旧风 小时候的味道
●青龙正街100号附26号
●¥19/人
●周一至周六:-
开在青龙正街上的门板儿面,是最近zui出圈的面馆之一了,巴适妹不爱吃面的同事,都忍不住往那儿跑。
///
不同于常见的文和友式复古风,店内从内到外满满全是八九十年代的怀旧风,老式的收录音机,绿皮冰箱,各种别出心裁的小摆件,将店内的氛围营造得格外。
招牌的豇豆面,芝麻酱和肉臊子很足,拌匀后,每一根面条都被酱料包裹住,糯糯的面条和脆脆的豇豆搭配得刚刚好,小份14元就能解决工作日的午餐~
第2家 『垃圾面』
“隐藏款”面馆 老成都氛围
●双槐树街与青龙横街交叉口旁(存古巷中)
●¥9/人
●周一至周五:-
由过去的四合院大门改成的铺面,看上去有些滑稽,门洞的梁上还悬着一柄吊扇,红底黄字的横幅:电视台经济频道《吃八方》栏目推荐—存古巷“垃圾面”店,似乎在说着自己的。
虽然名字看着随意,但是店里的面却一点不含糊,每次不到1点,老板就卖完面准备收工了。而且老板是典型的成都人,开店时间全凭心情,运气不好都吃不上。
店面虽然小,但感受老成都的氛围正正好。招牌的垃圾面,其实就是豇豆杂酱面,肉臊很香,面条软硬适中,口感很不错!而且1两才9块钱,绝对管饱。
第3家 『传统杂酱面』
●铜丝街19号附13号
●¥22/人
●周一至周日:-
成都人爱吃面,更爱的是那包罗万象的浇头。有的面馆凭着一口独特的浇头风味杀出血路,还有的面馆凭着各式各样的臊子长盛不衰。
开在铜丝街上的传统杂酱面,店里的浇头多达10余种,下午1点半,门口的桌子依旧围得满满的。
×××
本来是冲着鳝鱼面来的,但不碰巧鳝鱼卖完了,老板倾情推荐的泥鳅面,结果成了巴适妹的意外之喜。每碗泥鳅面都有2大段的泥鳅肉,肉质鲜嫩不说,完全没得土腥味,轻轻松松就光了盘!
外表平平无奇的素椒杂酱面,一嚯转了,就诱人得不行,每根面条都蘸上了肉臊,超级香!海味面、双绍面、脆臊面、味精素面...一周天天来都吃不重样!
第4家 『马王庙刀削面馆』
手工老刀削 “成都面馆50强”
●马王庙街21号(近太升南路)
●¥16/人
●周一至周六:-
开在马王庙街上的马王庙刀削面馆,是典型的老成都“苍蝇馆子”店面不大,桌子基本都摆在沿街的过道上。一到了饭点,一条街上的馆子,就属他家生意最好。
刀削面都是老板手工现削的,不同于机器切片的整齐划一,厚薄不均的面皮口感却意外的很有劲道。
臊子的种类有很多,杂酱、烧肉、鸡杂、牛肉、排骨....碗底用豆芽打底,软糯的面皮加上豆芽,有了爽脆的口感,配上鲜香的杂酱,吃起来很过瘾!
成都的美食很多,但在对待面条这件事上,老成都人却一点都不含糊。
一碗面,一碟泡菜,一份豌豆尖,解决了一餐温饱,也能唤醒了童年。而那些让人惊喜的味道,永远都藏在街边小巷的小店。
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:
豌豆
豌豆(PisumsativumL.),英文名为Pea、FieldPea和GardenPea,是春播一年生或秋播越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,因其茎秆攀援性而得名,圆身的又称蜜糖豆或蜜豆,扁身的别称很多,又称为青豆、荷兰豆(Snowpea)、小寒豆、淮豆、麻豆、青小豆、留豆、金豆、回回豆、麦豌豆、麦豆、毕豆、麻累、国豆等,属长日性冷季豆类,种子在田间出苗时子叶留土。豌豆属于豆科(Leguminosae),蝶形花科(Fabaceae),豌豆属(Pisum),染色体2n=14。豌豆起源于数千年前的亚洲西部、地中海地区和埃塞俄比亚、小亚细亚西部,外高加索全部。伊朗和土库曼是其次生起源中心。
上一篇 : 酱香型白酒的代表是茅之赋酱酒
精彩推荐
美食排行